課程簡介

凡夫之不能真正離苦得樂,是因為沒有如實的智慧;不能直透最終真理 –– 最終的「真實義」 (tattvārtha)。『本地分』(佛教瑜伽行派的最古文獻 )裡的《真實義品》,闡明何謂真實義;並強調其最高的層次,是超越一切言說的「離言自性」。唯有完全脫離了「煩惱障」和「所知障」的聖者,才能認識到這最終真理。

《真實義品》首次區分了「離言自性」與「假說自性」。前者是「其物自身」(the thing-in-itself)或「唯事」(vastu-mātra),即究竟真實本身,是必然存在的。後者是指透過我們概念疊加而產生的現象的多樣性,包括阿毘達磨中一切具有「自性」的「法」。但,「假必依實」:語言概念所能施設的(假說自性),必然是基於最終的實「事」(離言自性)。這二性論,是離於增益及損減的中道思想。它基本上是一種大乘實有論或「幻化論」,有異於稍後期發展出來的唯識論 ;代表著初期瑜伽行派對阿毘達磨的實有論以及初期大乘佛法提倡的「一切皆空」論之徹底批判。

  • 2024年3月23-24日,9:30~11:30

課程影片

點選影片右上方顯示播放清單

法光法師簡介

  • 法光法師教授 Venerable Professor KL Dhammajoti (Kelaniya) / PhD, Hon. D.Litt, Professor Emeritus
  • 香港佛法中心永久主席暨學術總監  Permanent Chairman & Academic Director, The Buddha-Dharma Centre of Hong Kong
  • 前任:香港大學明德佛學教授 Former Endowed Professorship of Buddhist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講座教授 Chair Professor, School of Philosoph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 馬來西亞明行學處總監 Director, Vidyancarana Buddhist Resource, Malaysia
  • 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榮休教授 Professor Emeritus, University of Kelaniya, Sri Lanka
  • 泰國國際佛學院榮休校長 Rector Emeritus,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Buddhist Studies, Thailand

其他高級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