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多年前佛陀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離苦得樂,獲得究竟解脫,然後又將這個方法告訴大家。我們感恩佛,因為佛陀的出世,才將解決人世間苦痛的方法傳承下來。佛陀入滅以後,出家僧伽千百年來將佛法代代延續,世間三寶——佛法僧才能長住人間。

2023元宵節活動
癸卯兔年立春,中道禪林品素齋、講健康素食。 元宵佳節,扶老攜幼紮花燈、品元宵;共聚一堂樂融融。

–如立法師 2023年2月3日新年活動茶禪開示–
“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者,則不生世間有見。如來離兩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如源 2022年9月寫於中道禪林–
今年(2022年) 十月五日是恩師真公老和尚圓寂十週年紀念。回想當初我在福嚴佛學院依止恩師出家的情形,恍如昨日。

今天外面陽光普照,但看到各位能放棄週末出外郊遊的好機會,而潛心於早課和打坐,說明大家都很精進。

如立法師為大家開示了《法句經》裡第一品《雙品》裡的前兩個偈頌,以及偈頌所對應的故事。

倦怠,顧名思義,就是疲倦怠惰的意思。很多人可能都有過倦怠的經歷,那麼我們應如何對治倦怠呢?

在《阿含經》中,有一則《阿難說經》,佛陀教導弟子,如何像聖賢人那樣日日夜夜精進,調伏自我內心的燥動。

佛教兩千多年來,不論南傳佛教、北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每個僧團、每個道場都有每日必做的早晚課誦,也有大小不同的宗教儀式。佛弟子在思想上要有正見,要學習佛法,但在行為上不可離開宗教儀式。

印順導師於其著作《般若經講記》裏對般若作了三層意思的解釋,即:實相般若、觀照般若和文字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