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居士大德:

為了增進中道佛學會學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分享修行體會、討論學佛中遇到的問題,上如下源法師和上如下立法師慈悲,決定每月召開一次學佛交流討論會。

本月的討論會將于八月九日(周日)舉辦。具體安排如下:

時間:8月9日(周日),晚7:30-9:30

討論主題:學佛人如何面對死亡的來臨?

討論說明:生老病死是我們有情眾生都無法迴避和必然面對的問題,無論是我們的朋友,至親,還是自己,我們都會面臨這個人生重要的課題。作為一個佛教徒,或是擁有佛教信仰的人,怎樣的生死觀是符合佛教教義的,我們應該如何以一個正確的觀念來迎接死亡。主要會從理和事這兩方面進行討論和經驗分享。在討論會結束前,我們會邀請師父慈悲,給大家作相關方面的開示。

地點:中道佛學會,107 Edgehill Court NW, Calgary, 電話: (403) 547 9031

歡迎學員們能夠抽出時間積極參加討論,同霑法益。

中道佛學會弘法小組敬啟

各位朋友,各位居士大德道鑒:
阿彌陀佛! 承蒙上如下源法師, 上如下立法師慈悲,中道佛學會將於7月25日周六上午9:00到12:00開一次夏季禪修班。此次禪修班分為初級入門和提高進階班。

初級班開放對象為:沒有宗教信仰或有其他宗教信仰但想學習打坐人士和從未學過打坐或練習過打坐的學佛居士。可以以放松,減壓和保健為目的。

提高進階班開放對象為:有過打坐禪修經驗,有一定佛學基礎人士。

地點: 107 Edgehill Court NW, Calgary,

電話: (403) 547 9031

請有意參加者聯系農梅lauranong71@gmail.com 報名。

歡迎各位大德轉發此通知,敬盼舊雨新知隨喜禪修,同霑法益。

順頌 法喜常滿 光壽無量 六時吉祥

中道佛學會敬啟

各位居士大德:

為了增進中道佛學會學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分享修行體會、討論學佛中遇到的問題,上如下源法師,上如下立法師與上如下学法師慈悲,決定每月召開一次學佛交流討論會。

12月的討論會將于12月12日(周六)舉辦,具體安排如下:

時間:12月12日(周六),晚上7:00-9:00討論會

地點:中道佛學會,107 Edgehill Court NW, Calgary, 電話: (403) 547 – 9031

討論主題:禪修經驗交流

討論說明:

打坐禪修是學佛非常重要的實踐,修習禪定可以引發身體的健康、心靈安祥,配合佛法正確的知見,可以深達智慧。打坐禪修是用自己身心去實踐體會的活動,修習者非常容易遇到各種問題,克服任何問題都是很寶貴的經驗。本次討論會,提供給大家機會,分享自己的問題和成功經驗,大家共同提高。中道的法師們在會議最後部分,將解答大家的主要問題。

歡迎感興趣的學佛朋友,能夠抽出時間積極參加討論。

為了我們更好的準備和為大家提供更加到位的服務,如果你預先已經有了和討論主題相關的問題,你可以先將問題發送到下面這個EMAIL:hongfa@googlegroups.com

另外,為了便於有兒童的家長能夠有機會參與討論,中道佛學會在舉辦討論會的同時會提供兒童看護服務,請大家預先告知。

順頌

法喜常滿 光壽無量 六時吉祥

中道佛學會弘法小組敬啟

今年3月,立法師應邀用英語做了‘禪修的實踐和收穫’的講座,獲得了圓滿的成功,引發了中外學員對法師精彩演講的齊聲讚歎。點擊此鏈接看詳細報道。

在大家的翹首期盼下,經過近十八個月的努力和等待,中道禪修中心的建設終於克服了重重難關,取得了重大的進展,正式獲得了落基維尤縣政府(Rocky View County)的發展許可證(Developent Permit)。這意味着禪修中心的整體規劃包括:大殿的整體設計,室外停車場、道路、綠化等規劃設計已經確定無疑,可以進行下一階段的建築許可證(Building Permit)的申請。如果審批順利,最遲七月,禪修中心的主體工程——大殿就可以正式開始建設了。

謝謝大家這近十八個月來的耐心等待與護持,希望在明年的秋天,又多一個具有中國古代唐式風格的佛教叢林,矗立在北美大地。目前,除了大殿的建築許可證申報外,師父們還在同期進行大殿的配套項目——接待中心及教室的可行性調研。屆時,讓我們共襄盛舉,繼續邁向新的目標。

中道佛學會 啓

附:禪修中心建設中2017Youtube视频链接:

Classes of Middle Path Buddhist Temple of Calgary 2019

中文佛學課

攝大乘論
如源法師主講 三月十五日開始/ 每星期五晚上7:30~9:30
《攝大乘論》又稱攝論,為唯識祖師無著菩薩所著。唯識思想在無著前雖多有發展,但到了攝論出現,才算真正完成,所以攝論是唯論學派最为重要的論典之一。

阿含經講要
如源法師主講 三月十七日開始/ 每星期日晚上7:00~9:00
《阿含經》是佛陀根本思想及言行的最早記錄。它記錄了佛以人的身份教化人間弟子,教導弟子們如何觀察世間和身心的無常,進而斷煩惱求解脫。因此,可以說是所有學佛者必學的經典。

上課地點(Class location):107 Edgehill Court NW, Calgary, AB T3A 2X3

Phone: 403-547-9031

釋如源

清辯 (Bhāviveka) 與月稱 (Candrakīrti)是中期中觀學派的主要人物,兩人對中觀學的不同詮釋更成為現代中觀學者重要的研究對象。有關兩人在中後期中觀地位的認識,由於印度與漢譯資料的不足,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皆依西藏傳統「宗義書」(grub-mtha’) 所傳的教判為主要根據。西藏「宗義書」的特色除了對佛教大、小乘學派有一系統性的安排之外,更對各學派有一價值高低的判攝。從十四世紀以來,在西藏「宗義書」的教判中,被歸列為「中觀應成派」的月稱一直被賦予最高的地位。西藏大部份的「宗義書」一致認為,月稱運用其自龍樹繼承而來的「應成法」(prasaṅga) 評破內外各家學說,包括大乘的瑜伽行派和中觀的「自續派」(Svātantrika),並成為自其所在的時代以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然而經由近現代中觀學者的各種研究發現,西藏傳統「宗義書」的這種看法和十世紀以前的印度和西藏佛教史實並不相符。事實上,在龍樹以後,自中、後期中觀一直到公元十世紀的發展中,被「宗義書」歸為「中觀自續派」創始者的清辯才是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本文的主旨即在於根據日本和歐美的現代研究,重新檢視清辯與月稱兩者,在十世紀前中觀發展歷程中的實質影響和應有的地位。

有關後期大乘學派的發展,包括中觀和唯識,目前國內的研究相對有限,尤其對中、後期中觀發展的研究,更可謂寥若晨星。 有鑑於此,特撰本文,希望能為國內後期大乘之研究盡點帛薄之力。

閱讀全文

釋印融 (釋如立)

「滅盡定」是建立在四禪八定之上,經典記載為無心定,但它真的是完全「無心」嗎?它的思想演變過程如何?有關這些問題,在部派中有著不同的見解。其中,關於菩薩是否能入滅盡定的問題也是本文所欲探討的。但本文主要是以說一切有部的菩薩觀為探討的對象,並參考其它部派的說法以作比較。

閱讀全文

──以四波羅蜜多之成立為主的研究

釋如源

以解脫道為主的部派佛教中,蘊含著許多有關菩薩的思想。這些菩薩思想不但表現出不同於大乘的菩薩特性,更顯示出菩薩思想的先驅軌跡。因此當我們在研究如何成佛的菩薩道時,部派的菩薩觀是不容忽略的。然而在眾多的部派中,有完整的菩薩思想體系,甚而能開出一具體的菩薩行道者,莫過於強調人間佛陀的說一切有部了。所以研究有部的菩薩觀,便成了討論部派佛教菩薩思想的主要課題。

對於有部的菩薩思想及修行次第等,目前學界之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成果,且在整體的大方向上,意見也大致一致。如有部的菩薩,其所重視的是現實人間未成佛前的世尊及其本生;其修行次第則大概可分為三無數劫修四波羅蜜,百劫修相好,最後一生之史都天下生及金剛座上頓斷一切煩惱等四階段[1]。因此本文在此不再作重複的整體性研究,只是想在其所開出的菩薩修持要目中,針對四波羅蜜多的成立,從其思想根源上作一探討與說明。以期對有部之菩薩行能有一更深刻之認識。

閱讀全文

釋如源

緣起﹙pratitya-samutpada﹚是佛教根本而主要的義理,如外道問佛弟子佛說何法,佛弟子即回答:「佛說緣起」[1]。緣起是佛法的核心,這是一般佛弟子所共認的,但解說未免有所不同。尤其是部派分裂後,由於思想上的差異,各部對緣起的解說更是莫衷一是。至大乘般若法門興起,直從涅槃入手,倡導法法皆空,釋迦的「緣起」教說似乎有被冷落之感[2]。於這紛歧的思想背景中,龍樹在順契空相應的教法下,提出了有名的「八不緣起」說。以「八不」來說明「緣起」,可說是龍樹的緣起思想特色。那麼龍樹的「八不緣起」具有怎樣的特性、內涵呢﹙與原始、部派佛教有何不同﹚?其又為何提出八不緣起呢?這是本文的探討主題。

本文的研究次第:先了解在龍樹之前的緣起思想,包括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及《般若經》等。次再從《中論》與《般若經》的關係上來探討「八不」的淵源。最後則立足於前兩者的基礎下,直接從《中論》自身來解決上開所提出之問題。

有關《中論》的緣起思想,現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可算相當豐富。以筆者所見而為本文所加以參考者,國內有:印順法師《中觀今論》、《中觀論頌講記》,萬金川《中觀思想講錄》,吳汝鈞《龍樹中論的哲學解讀》、《印度中觀哲學》,楊惠南《龍樹與中觀哲學》。日文著作有:中村元編《空﹙上﹚》、《一一》,平川彰《法緣起》,壬生台舜《龍樹教學研究》,,三枝充搋《龍樹‧親鸞一》等。另有英文著作:Jaidev Singh:An introduction to Madhyamaka Philosophy(英漢對照中觀哲學概說)。Thomas E. Wood:Nagarjunian Disputations:A Philososphical Journey through an Indaian Looking-Glass.以上各著作於本文之寫作中,常引用參考,助益甚多。

閱讀全文

Page 12 of 13 1 ... 10 11 12 13

Copyright © 2023 中道禪林 Middle Path Buddhist Temple of Calgary, 23034 Township Rd 261A, Calgary, AB T3R 1E5.   Phone: (403) 547-9031